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柴山映像1030117 今夜是「縮的視野」的歷練

柴山映像夜觀一有感-今夜是縮的視野的歷練
日期:103.1.17
總人數:23(講師1、助教3、學員11、外掛8)
/A-Ha Lee

今夜,風微涼。天色很黑,一輪近似圓月的月娘高掛天上,盼了盼天空,心中忖度著,果然,點點星光像往常一樣沒有伴在月兒的身旁。有時候想了想,遠離了霓虹繁華的台北,回到了初生的原鄉,稻田蟲鳴是變多了,但大自然的一切似乎沒有比較安康,水泥依舊桎梏著小溪,溪流的顏色歪七扭八、臭味四溢,這是離我家鄉最近的一條溪-典寶溪-一條距離很近卻自始自終從未親近過的河川;而或許是空汙、又或者是光害,記憶中那滿天的星空,也始終遍尋不著。
我有時都會不自禁的反問:這裡不是鄉下嗎?而這樣的問句,沉甸甸的沒入了黑暗中,這個問題老早就不是個問題了,不是嗎?其實真相往往早已怵目的擺在眼前,就只差伸手揭露、正眼相待罷了。無力感就先暫且擱置一旁吧,從期許自己別做旁觀的殺人兇手開始,行動了!
思緒拉回了柴山現場,今晚我們要夜探柴山的世界。在戶外活動,首重安全第一,無論如何,這是最該被遵守的第一守則,吳國源老師慎重的再次強調不能單獨行動危險要告知同伴勿隨意用手觸摸倒木和岩石,而我意識到了,最後一點是我的大忌,「摸」是我入森林很常做的事情,但卻沒有意識到會讓自己曝露在危險當中,這一點切要自我叮嚀,認明問清後,才能動手輕觸,那瑰麗的森林,以免替自己與夥伴招致麻煩事。而隨身裝備的思量也很重要,除了日間踏查所需的帽子、長袖衣褲、薄外套、雨衣、茶水、乾糧之外,夜觀若要視野清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夜觀利器少不了的就是一枝性能良好的手電筒了-可往伸縮可調整照明距離長聚光性好的方向進行挑選,再來就是最必須但卻最讓人遺忘的物品-急救包的配置,簡易的藥品可包含繃帶透氣膠布軟膏噴劑20cc針筒瑞士刀,因身處野外受了傷,第一時間的緊急處理往往能決定傷害對人體的後續影響
國源老師與我們分享了被毒蛇咬傷的緊急處理故事,竟然是用了我們意想不到的器具加工後處理蛇毒-切割掉前半段的針筒。那到底在[1]野外真的遇到毒蛇咬傷該如何處理呢?且聽我娓娓道來:辨別毒蛇找到兩顆齒痕的位置拿筆用箭頭標記傷口位置拿處理過的針筒抽出毒蛇血液慢慢攙扶下山建議送高醫(因那兒的蛇毒血清最齊全)、向醫生描述症狀,但若真的手足無措到不知該如何處理,就請保持傷者情緒鎮定、迅速送醫為上策。台灣常見毒蛇有六種-百步蛇、赤尾青竹絲、龜殼花、鎖鍊蛇、眼鏡蛇、雨傘節,但台灣的毒蛇據資料顯示,稱不上是超級危險的蛇類,因為沒有蛇會主動出擊,大多數是因為我們太靠近才會「逼」牠出擊。因為我們自己在野外的不小心、不留意、我們的自以為,在大自然中總要比原本認為的謙虛還要更謙卑,因為自然有萬物,不是只有你一個人類稱得上「生物」,自然與萬物共享,當人類真的能尊重每個生命、平等看待每個生命體,哪隻蛇會倏忽出擊?哪隻蜂會被惹怒?哪隻鯊會無來由的嗜血?野外的意外事故必然無法降到百分百,但應先檢視自己有沒有先留心、先提神,而非一味誣陷與指責「咬人的生物必是怪物」,若是如此,這樣的邏輯就是以人類為中心出發的自以為思維。所以,在未來的野外探查,[2]必得要以「安全第一」為此趟此刻的生命之重,不得輕忽,值得警惕、真的值得狠狠的警自己一惕。
在國源老師幫夥伴們上完「生命之重」的安全意識課後,我們一行人出發往柴山夜深處探進,夜深如潑了滿天的墨,從眼底往外蔓延開來,雖然行進中伴隨著孩子的興奮聲、雜沓的腳步聲,但自個兒的感官因四周黑漆漆的墨色,似乎也敏感的擴張開來,亦步亦趨的我跟隨著老師前行,而這樣貼身的跟隨真的是跟對了!因為緊接著柴山出現的風景就是縮的視野,是用盡人類肉眼的極限都未必能細查到所見生物的小而美,但透過老師的鏡頭,所有小而美頓時都巨觀、長大了起來,宛如我們的視角就伴隨在這些生物的左右,我們窺視著牠們的生活與牠們的世界。
而今夜似乎所有微小的生物都有意願來跟大家打招呼,山中姬蠊首先映入眼簾,而眼前這體態微小的生物的俗名竟然就是蟑螂!OMG!用肉眼看就覺得小巧可愛的模樣,但用回家看到相機的顯影,才覺得還真的有點原形畢露了。
[3]黑綠鬼蛛( Araneus mitificus Simon, 1886)又稱微笑殺手,腹背表情多樣,正看微笑、倒看像在生氣貌,體長之渺小為1公分以下,棲息葉端築薄絲為巢,躲藏時腹部朝上,會有一條絲由巢穴連結到遠處的葉子,只要獵物觸網就會衝去補食,而柴山大多數綠色蜘蛛都是牠。
而另外兩種蜘蛛,因為型態很像,所以就放在一起辨識,這樣子腦容量比較不會爆炸-[4]野姬鬼蛛Neoscona scylla (Karsch)[5]茶色姬鬼蛛Neoscona punctigera Doleschall, 1857,這兩隻蜘蛛因名中同樣都帶「姬」,所以都是小古錐。兩者都是金蛛科,姬鬼蛛屬,白天躲藏,夜晚結網-結圓形網,本來當下在觀察的時候是以「茶色姬鬼蛛是四筒、野姬鬼蛛是四筒加一白」當口訣在記,但一來在現場中完全無法理解哪裡有四筒、二來網路資料顯示此種生物體無論是體長、體色或者是斑型,都變異甚大竟然如此,那要認得牠就下次隨緣[6]
那我就很好奇了,何謂[7]「金蛛科」?何謂「姬鬼蛛屬」?他們有何共同特性?有「姬」的蜘蛛就很小嗎?名字中帶「鬼」的蜘蛛就是晚上出沒嗎?蜘蛛中有很多「姬」呀、「鬼」呀的,這樣命名的依據都是從何而來的呢?網路上是這樣子定義「金蛛科」的:圓球狀蜘蛛之意。這一科的蜘蛛非常美麗、顯著,並且常在跨小徑及類似的地方紡織其半公尺以上的大輪形網,然後把自己掛在其中心等待獵物來到。小動物在地上走過時,若路上的昆蟲逃飛而遇到網,則對蜘蛛有好處,但若人或其他較大的動物經過時破壞其網,則蜘蛛的損失可能會很大,甚至於蜘蛛會被踩死。於是,有的(如十字園蛛)在網中央地方另外紡織一條鋸齒形,或其他顯著形式的斑紋。然後半黑半白的或半黑半黃的蜘蛛,在白色的那一絲帶上,把腳伸出做個大「X」形,則對較高的路客意思很清楚:「不要闖過去!」,但亦有學者指出這些蜘蛛網上的絲質裝飾物具有吸引獵物的功能。至於其他問句,待解……

_MG_2528
而在探查的過程中,還有橫帶高腹蛛、草蛉、蟋螽、棘腹金姬蛛、白額高腳蛛、葉螨等等生物映入眼簾,但行到此時,眼已昏花、頭已腦脹,就在心得上以名字上的紀錄,以茲證明你我的曾相識。
而今夜快結束時,還有一抹精彩正等著我們-赤尾青竹絲登場了!之前在書本讀到牠,只覺得應該很大尾,但從大學時代開始每每在野外見著牠,往往心裡頭都會衝出個OS,好小但正如前述,小隻歸小隻,但可別小看牠。今夜,隔著木棧道,即使人趴到地上都快與地融為一體了,也可以放膽的再近一些,真是千載難逢;今夜,相機的心情一直很不美麗,因為無法攝取到美麗、清晰的事物,但赤尾青竹絲愣愣的待在原地,動也不動,因此,造就了今夜算是最成功的照片-看那一身鱗片的疙瘩感,宛如近在眼底、看那蛇的頭型、看那蛇蹲踞其下、那頭與身體彎曲的完美弧度,真是美麗的冷血生物。
感謝自然總是無私的給予我們禮物,即使在夜色如墨的夜晚,也絲毫無損於一直存在其中的美麗。原來,美麗真的是可以俯拾皆是,只要你去看見。(I see you !)



[1] 台灣常見毒蛇咬傷之緊急處理http://www.vghtc.gov.tw/GipOpenWeb/wSite/public/Attachment/f1329810403616.pdf
[2] 沒有安全防護,就是駔好的防護/李濠仲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60/article/774
[4] 野姬鬼蛛http://gaga.biodiv.tw/9507bx/839.htm
[5] 茶色姬鬼蛛http://gaga.biodiv.tw/9505bx/s111.htm
[6] 野姬鬼蛛與茶色姬鬼蛛的差別http://nc.kl.edu.tw/bbs/showthread.php?t=42066
[7] 金蛛屬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86%E8%9B%9B%E7%A7%9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